“土豆土豆,你看到前面那个快递船了吗?”
“番茄番茄,看到了。”
“咱俩干他一炮,把他货劫了。”
“成。”
——这是《EVE》的收割日常。
“诶你怎么打空了?”
“卧槽我被对面爆船了!”
——这是《EVE》的反收割日常。
当然以上并不是一个段子,而是在《EVE》中对于新手来说很普通的日常。严格而硬核的战斗计算使得新手玩家在亲临战场时力不从心,往往被老玩家反手一波肉蛋葱鸡夹贫铀弹带走。但事实上,《EVE》的硬核远远不止是战斗那么简单。
从游戏的技能点开始
与其他网游类似,《EVE》也有着庞大的技能树系统,只不过,似乎过于庞大了……
在《EVE》中共包含442项技能共超过500M的技能点数,也就是一共500,000,000多的技能点!根据玩家的计算,如果一个肝帝每天23小时(除去1小时的日常维护)都在线上挂技能点,一共需要20多年才能将这些技能全部学完。
但《EVE》中技能点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何点自己的技能,每个技能又需要多少级,这些将直接影响玩家能够驾驶的飞船类型、战斗中能够打出多少伤害、能够承受多少的伤害等等。我们打个比方,想要操作泰坦这个顶级战舰,就需要升级“XX泰坦操作”这个技能,而训练泰坦操作技能的时间非常长,一般来说需要一两年时间甚至更久。
游戏中,玩家每分钟都可以获取技能点,数值是主属性+1/2副属性。因此,在游戏中玩家需要时常对自己的基础属性进行重分配,这样才能让自己人物的成长速度达到最快。例如“自动锁定导弹”,主要属性是感知,而次要属性是毅力,那么玩家就需要将更多的属性分配在这两项上。
由此可见,在《EVE》中,一名合格的舰长需要对自己的属性精心管理,根据需求提高自己的技能点才能让自己处于高速进步的不败之地。这让玩家不得不对自身处境进行分析,然后选择最优解来满足目前需求,是一种自身资源管理的锻炼。
到现实里的技能点
相信在读者认识了《EVE》的技能点之后,对游戏里的内容都有了个基础的理解:一些技能对应一些游戏玩法。没错,《EVE》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游戏!接下来我们看看都能做些啥……
请输入图片描述
停一下pong友,停一下。
这好像和之前的理解完全不同?没错,《EVE》就是自由度如此之高的游戏。
在游戏中,你可以做一名勤劳的PVE玩家,在星海之中追踪NPC海盗拿赏金,或是接取史诗任务了解宏大游戏背景之下的故事,又或者突入虫洞去往遥远的虫洞星系,又有谁知道在那个几乎无人涉足的星系里隐藏着的究竟是巨大的宇宙遗产,还是另一队不怀好意的玩家呢?
热爱玩家之间“友好交流”的PVP玩家也可以全副武装出门“散步”,然后找到别人的快递船一顿收割,当然技术不好就会变成开头那样;或者在高安全度区域把别人的矿“放到”自己的口袋里,一旦对方朝自己开火,很快他就会收到一封Kill Mail(指对面的船被你打爆)。
而喜欢在各大市场经营自己的商队的玩家则更是如鱼得水,你可以去各大空间站进行商贸,也就是俗称的“跑商”,低买高卖的传统艺能了;同样你还可以做一个大地精,市场垄断和恶意炒货等等,再恶一点你还可以放贷给其他玩家,至于怎么收回来就看你的手腕如何了。
怎么样?是不是对《EVE》中多样化的生活有着十足的向往?但是《EVE》中的技能点可仅仅是个门槛,想要玩转上面的玩法,则需要玩家在现实里的“技能点”。
比如喜欢收割的玩家,需要学好一部分高等数学啦、几何数学啦,打架的时候手里要拿个计算器吧?要准备个纸笔吧?然后算一下自己炮弹的精准度,才能精准命中你的敌人。不然的话就会变成开头的段子,收割不成反被收割。
再比如喜欢跑商的玩家,要学会市场学、经济学等等,这样你才能读懂游戏中的每一个交易站透露出的市场风向,然后从中汲取利益。更重要的还有风险规避学,学会利用游戏所提供的“玩家合同系统”来以最低成本达成自己的交易。
而对于游戏中更高社会等级的玩家,他们往往掌握着庞大联盟和势力,身居高位的他们则需要学习人力管理学、资源管理学,以及人际交往的技巧,还要为联盟的军队和商队规划地图路线防止敌对联盟的袭击。同样还要学习会计学,建筑维护、战前整备、吃脚本等等,都是非常高深的学问。最为重要的是,由于游戏中存在“政治”这一概念,因此对于联盟来说,间谍和反间谍也是必修课之一,更不用说侦查与反侦察了。
当然了,也不要因此觉得《EVE》是一款完全硬核的反人类的游戏,这些仅仅是给想要在游戏中钻研一个门道的玩家的出路。实际上,在游戏中你可以慢慢熟悉每一个操作,当你真正学习到其中精髓时,你会发现其实也不过如此。
但更重要的是,你已经展现了自己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望,更是一种自身能力和社会阅历的提升。
硬核的玩家们
还记得上文提到过的间谍与反间谍吗?
你以为这只是在开玩笑吗?并没有!
RMT,即Real Money Trade,线下货币交易,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被各大游戏运营商禁止的行为,这不仅损害了运营方的利益,也让玩家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
然而在2017年,《EVE》的国服里,一名玩家在某宝上花费近两万人民币购买了两艘泰坦。泰坦作为游戏中终极的战舰,光是打造一艘泰坦都需要动用全联盟的玩家资源,成本之高令人叹止。但敌方(也有可能是运营商的内鬼)的情报人员敏锐地打听到了这个消息,于是乎他们在各大联盟内打听情报,收集证据,最终确定了双方的交易地点。
交易的两艘泰坦分别为8500元的神使级泰坦与10000元的俄洛巴斯级泰坦。于是乎内鬼们集结了舰队埋伏在交易地点,将这两艘泰坦一网打尽。不仅如此,参与其中的联盟“肯德基”还将这场间谍战的经过制作了一份“监听报告”,可谓是Hardcore。
相信几年前的一条新闻各位也有所耳闻,那就是《EVE》欧服封禁了汉化端口,导致欧服的中文无法使用。这一事件对欧服里的华人玩家影响巨大,使得很多玩家无法正常游戏,对于各大联盟军团的发展与成员的稳定都是一个极大的威胁。
于是乎联盟的高层们决定联合起来开设英文补习班,教会成员游戏里的基础英文,这样就不需要中文了,一劳永逸,如此硬核。从此,这个名为“凛冬”的华人联盟建立起来了。
网传的军团内每天背单词,还要定期抽查默写考试其实都是些玩笑话,并非真实情况。但是汉化端口的封禁却不是玩笑,即便没有那么严格,但基础的英语教学还是必须要开展的。比如了解基本操作的翻译,明白当前的指令窗口,以及统筹指挥时让成员们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他们的最终目标是让成员形象化记忆,最好能够在日后的作战中使用英文指挥。
当然还有更加直接了当的做法。一位军团领导者在论坛中发布了招聘启事,声称出资5000美元的预算寻找专业人员进行汉化。
这些玩家的“硬核”并非我们常说的“高大上”和“难以理解”,而是他们面对游戏规则与环境限制时所能做的补救,而这背后则是他们对《EVE》的热爱与忠诚。
硬核的只有玩家吗?
硬核的游戏孕育硬核的玩家,那么想必只有硬核的公司才能孕育硬核的游戏。
在2014年的欧服,发生了一场震惊世界的游戏战役——B-R5RB会战。这场规模宏大的宇宙会战共击毁了75艘泰坦,13艘超级航母,370艘无畏舰和123艘航母,总损失高达11,000,000,000,000(11万亿)ISK,大约在数百多万人民币。
于是乎《EVE》的母公司CCP选择在B-R5保留了这一场战斗的残骸,建立了永久性的纪念碑。
短短几个月之后,在《EVE》的国服也爆发了一场规模更加庞大的会战——49-U6U会战。这场会战击毁了84艘泰坦,39艘超级航母,824艘无畏舰和118艘航空母舰,总损失不仅超过了B-R5,还将其翻了甚至一倍,达到了26万亿ISK,粗略计算总损失很可能超过1000万人民币。
同样的,CCP也为国服这一场庞大战役竖立了纪念碑。
但说了这么多也无非是游戏内的东西,有没有那种……更硬核一点的?
有,当然有!
2014年5月1日,CCP建造的EVE全球玩家纪念碑正式落成,来自全球各地的玩家都聚集在CCP所在的冰岛上。这座纪念碑名为“Worlds Within a World”,“世界中的世界”。而为这座纪念碑发表演讲的设计者则是旅居中国的艺术家,这座纪念碑也在中国厦门建造而成。
纪念碑高约4.87米,刻上了截至2014年3月2日为止全球所有玩家的主要角色名字,当然其中也包括那些已经离世的玩家的名字。CCP的CEO Hilmar Veigar Petursson说:“被刻在永恒的纪念碑上这份殊荣,代表着虚拟的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虚拟的冒险与生活也充满意义,并逐渐与现实世界互相交集、影响。我们感谢一直以来在这条路上陪伴我们的所有人,也希望这个实体的纪念可以汇集更多的能量,让更多人能参与进来,到下个十年,下下个十年…和EVE一样,存在得比我们自己的生命还要久远。”
在新伊甸中的每一位玩家,每一位生活在新伊甸并热切地爱着它的舰长,所有的努力并非木大。每一次从港口的起航,都是一场伟大的冒险,是新伊甸史诗洪流中的一股助力,是永远铭记在石碑上的名字,是用不磨灭的珍贵回忆。
并非硬核,而是温情
《EVE》它硬核吗?硬核,它难到新手登录之后都找不到自己在哪,难到新手新手甚至都不知道怎么离港,难到即便是老玩家也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驾驭。
它确实很难。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留在了新伊甸。他们不仅仅是因为宏伟恢弘的星战背景,也不仅仅是为了彰显自己的“硬核”而留下,他们是因为深爱着这个充满了回忆与人情的宇宙。
它确实不难。
《EVE》运营以来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来过很多人,也走过很多人,也许它不是第一个以星战为背景的网游,但它绝对是最好的星战网游。从硬核的游戏设定,到硬核的游戏玩家,再到同样硬核的公司,《EVE》的成功并非一方成就,而是所有参与到新伊甸建设的开发者和玩家,是所有人共同成就了《EVE》,让新伊甸冉冉升起。
纪念碑在冰岛雷克雅未克港的朔朔寒风中,屹立不倒。
就像《EVE》走过整整十余年,历久弥坚。
而在纪念碑之后,则是成千上万的玩家背影,他们步履坚定,向着浩渺星海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