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页报告细述数字人产业,陀螺研究院发布《2023年全球虚拟数字人产业报告》

随着元宇宙产业在全球如火如荼开展,及年初ChatGPT爆火,生成式AI算法的突破,数字人身处元宇宙与ChatGPT这两大应用风口汇集点,被市场点燃了规模化应用的热情。数字人将开启元宇宙的入口,在元宇宙未来构想中,一方面,任何真实世界的人可通过虚拟化身进入虚拟世界开展生活社交活动;另一方面,如数字管家、虚拟偶像、虚拟员工等虚拟“原住民”角色的存在,可使元宇宙世界更加丰富,激发无限可能。

得益于构建虚拟数字人所依赖的CG、动捕、 AI等技术逐渐成熟,虚拟数字人百花齐放,各种各样的形象风格、虚拟社会角色争先在全球亮相,虚拟数字人已驶入了发展快车道。陀螺研究院统计,2020年至2022年期间,全球虚拟数字人企业数量不断取得新突破,从12家激增至44家,同比增长2.7倍。火热的赛道也点燃了投融资市场热情。2020年至2022年,全球发生的投融资总事件从12起增加至44起,投融资总数量同比增长2.7倍。投融资总规模从1.65亿元扩大至49.88亿元,投融资总规模同比增长超29倍。聚焦投融资金额来看,全球超1亿元融资规模企业有14家。

其中最大的一笔融资,来自2021年韩国元宇宙虚拟社交平台ZEPETO,融资金额达12.1亿元。资本闻风而动,政策环境也暖风频吹,全球多个国家出台了多项元宇宙支持政策、虚拟数字人专项支持政策。仅国内市场,我国2021年将虚拟数字技术的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2022年上半年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了《北京市促进数字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发展目标指出到2025年数字人产业规模突破 500亿元。这是国内首个虚拟数字人专项政策。

产业发展现状上,目前虚拟数字人从制作到最终商业成果落地,产业链各环节分工明确,商业化场景探索也初见成效。但因其距离生态成熟尚需时日,大众对不同类型的虚拟数字人认知度,包括外形、人设及服务能力有着明显的期待差异;当前技术能力参差不齐,低技术门槛、低成本、超写实形象精度…..之间没有达到理想平衡状态,导致交互方式单一,同质化问题凸显,继而致使商业应用场景受限、商业变现形式单一;另外,产业发展不规范化,仍然面临知识产权、隐私、道德、犯罪等风险问题亟待解决…..

为了让大家对虚拟数字人产业发展有清晰的“全局观”,抢滩产业新阵地。陀螺研究院深入挖掘产业数据,从宏观到微观两个方面深度剖析,撰写《2023年全球虚拟数字人产业报告》供参考。

以下为报告节选(全篇共163页):

(加入陀螺科技会员可获取《2023年全球虚拟数字人产业报告》完整版)

分享到: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