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一位老人,她说自己的老伴穿越去了北魏

我遇到一位老人,她说自己的老伴穿越去了北魏

我遇到一位老人,她说自己的老伴穿越去了北魏

1

2022年6月,我从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原本想回洛阳老家休息半年再开始找工作,结果回家没多久后就开始了长时间的疫情封锁。等能出门后确诊病人又开始大爆发,求职市场冷到甚至还不如封控期间,我因此只能继续闷在家里,甚至起了以后干脆当个家里蹲的想法。

打破僵局的人是老爸,我父亲在三院担任主任医师,那时医院病人爆满,所有岗位人员因为相继感染也出现了严重空缺。他先是鼓励了我一番,之后托关系让我在22年末进三院当了一段时间护工,帮忙的同时挣点特殊时期的补贴,也算是体验生活。

我完全没有护理相关经验,但那时的医院极度缺人,分配给我的工作也都是维持排队秩序、送药送饭送水、搬东西、扶病人如厕、打扫病房等等杂事,是个活人都能干,何况一个体格还不错的大小伙子。

过了一段时间,在23年年初时,我被派去给退休干部病房送药。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庹奶奶。

庹奶奶的姓念tuǒ,这个姓不常见,但这对于中文系出身的我来说没什么难度。送药确认姓名时,她听到我念对发音稍有惊讶,便和我搭上话聊了一会儿,可能是过往被很多人念错过吧。

庹奶奶在那时其实已经没什么症状了,但肺部拍CT还是有感染,于是她的家人便让她留院观察。她在退休前在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个人的研究方向是北魏。

她问我对南北朝的历史知道多少。我硬着头皮回答还算熟悉,不就南边宋齐梁陈,北边北魏北周北齐吗?其实这些都是我刷科普短视频时候看到的,魏晋十六国南北朝这段历史我曾经尝试搞明白,但因为国名人名多且杂最终还是放弃了。问完我就回去接着忙了。

第二天去上班时住院部的一位护士长找到了我,她说庹奶奶想请我在她住院期间做专属护工。我自然是很乐意,钱没少挣而且活儿肯定也没现在这么多。护士长给我打了个预防针,她说庹奶奶性格古怪,而且神神叨叨的,身边人如果听不进她的话就会发脾气,之前和其他护工就吵过架。我听后觉得还好,不就是上历史课或者讲考古经历嘛,这下还赚到了。之后便一蹦三跳地跑去她的病房。

果不其然,庹奶奶见我去了后很高兴,因为之前发现我对历史感兴趣,见面没多久就从西晋开始讲十六国和南北朝的历史。

没过一天我就有点崩溃了,庹奶奶讲话速度很快,信息密度更是惊人,还总是搞个突然提问,我如果搞错了信息或者不跟着附和的话就会不高兴。那时我算是明白了为什么其他护工都被吓跑,甚至有了从此再也不碰这段历史的想法。

一次趁着她吃饭时,我赶紧转移话题,打听起了她家人的情况。她的女儿女婿都是政府公务员,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病毒感染者爆发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空来看她,每次视频电话也都是确认完身体健康就急匆匆挂掉。结果庹奶奶的话匣子又关不住了,开始疯狂吐槽她女儿从小不爱听她讲历史、平时哪怕不忙也总是不来看她、以及一些平常琐事。

我听她抱怨了快一个小时,突然发现她好像一句都没有提过自己老伴的事情。儿女不照顾老人的事情我在医院见了不少,但一般老伴都会不离不弃。便好奇地问她:“话说庹奶奶,爷爷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呀?”

庹奶奶听后顿时低头不说话了,我愣了一下,意识到自己可能是戳到她痛处,就赶忙道歉。

她抬起头安慰我:“没事小王,他现在好着呢,日子过得比我美多了。”

我松了口气,但生出了更多疑问:“啊?您二位是,离婚了吗?”

她笑了起来:“还没呢,但也跟离了差不多。”

我听完再次道了歉,她也又一次安慰了我。

那之后她沉默了几分钟,突然开口说:“你想听我老伴的故事吗?我尝试给几个人讲过,但大家都觉得我是疯了。你想要听我就给你好好讲讲,反正今天也没什么别的需要你干的事情了。”

我十分纳闷,讲老伴的故事为什么会有人不信?心中也生出不少好奇,于是问她:“好呀。话说爷爷现在在哪里呢?”

“他啊,他就住在洛阳。”

“那他怎么也没来看看您?”

“他住在1500年前,北魏的洛阳。”

2

1991年,洛阳市文物工作队开启了景陵的发掘工作,就是古墓博物馆里的那个大坟包。爷爷和庹奶奶当时都是队内成员,一同在现场负责文物挖掘工作。景陵在历史上多次被盗,墓中甚至出土了不少古代盗墓者遗留的物品,因此发掘成果十分有限。

庹奶奶当时心情十分低落,好在爷爷性格开朗,一直不断鼓励她,二人忙活了快一年后终于到了发掘的收尾期。

那天是庹奶奶的生日,她和爷爷在墓中工作时还在商量之后去哪庆祝一下,突然墓室外有人喊了一声,说是好像扫出了一尊石翁仲。墓室里的工作人员听后都跑出去看,爷爷那时正在给差不多清理完的墓室拍照,便叫庹奶奶先跟众人出去看看情况。

墓室外的考古人员仔细查看后,确认新文物就是一尊石翁仲,所有人都很兴奋,庹奶奶连忙在墓道口喊爷爷过来。但喊了七八声也没听到回应,她便走进墓室找他。然而,爷爷不见了。

庹奶奶第一反应是爷爷想躲起来吓唬她,但当时墓室已经清理干净,里面基本是空的,没有地方能藏。墓室里唯一能藏人的地方就是宣武帝那已清空的棺椁,她对着石棺喊了几声爷爷的名字,之后走近一看,那里面也空空如也。

在墓室里来来回回走了几圈后,庹奶奶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

“我心想他人很健谈,但性格很认真,并不是那种爱开玩笑的人。所以那时我就开始有点慌了。”庹奶奶讲述这段经历时的口气很平稳,只是语速比讲历史时慢了不少。

之后庹奶奶跑出墓室,把爷爷不见了的事情告诉了同事,整个发掘现场瞬间变成了寻人现场,大家把附近搜得恨不得再挖出个墓来。另一边奶奶赶忙回了家,还把所有爷爷可能出现的地方全跑了一遍,却哪都找不见他的影子。

考古队领导觉得事情不简单,于是报了警。由于是政府单位人员失踪,市公安局十分重视,派出了不少警力在各个爷爷可能出现的场所张贴寻人启事,并进行了地毯式寻人调查。爷爷平时的个人生活和社会关系都十分简单,而且他工作责任心很强,谁都不相信他会在工作期间擅离职守,何况那天还是庹奶奶的生日。

最让所有人疑惑的是,爷爷失踪的第一现场是景陵墓室,所以他只可能是趁当时所有人都在围观石翁仲时偷偷走出墓室并离开。然而发掘现场外围都有人值守,还有不少请来干活儿的村民也在现场中走动,但他们中没有一个人看到爷爷离开现场。

警方不相信一个大活人会凭空蒸发,于是开始在发掘现场附近组织大规模搜山,硬是从宣武帝景陵搜到了他老爸孝文帝长陵那。这一搜就是快一个月,结果仍是一无所获。

庹奶奶在那段时间既沮丧又疑惑,他和爷爷的感情很好,二人性格相合兴趣相投,平时生活中连拌嘴都很少。

“难受归难受,但失踪总比发现遇害什么的要强得多。那期间我一直没有去上班,天天在等警察的消息,他们当时找了很久,得有三四个月吧,最后也慢慢停止调查这个案子了。那时候我觉得自己不能天天就这么在家哭,就申请回去上班了。”

文物工作队领导十分体谅庹奶奶的心情,便给她安排了一些比较轻松的工作。这么过了一年多,景陵的发掘现场已经修成了古墓博物馆。领导这时给她派了一份新任务,希望她去新安县跑一趟。

“你知道一座墓葬里,什么东西最宝贵吗?”庹奶奶讲到这里时又进入了提问状态。

“纪录片和文章有提过,最宝贝的就是带字的文物。”

“对了,所以我们当时明知墓被掏空还要去发掘的原因之一就是想找墓志。如果找到的话,那就会是中国唯一现世的北魏皇帝墓志。虽说墓室里半个字都没找到,但我们领导不死心,他突然想起来以前听人说千唐志斋那边有个老仓库,里面堆了一些无法认清字迹的墓志,一直放在那没人动过。所以他就想让我去碰碰运气,万一能找到什么东西也说不定。”

庹奶奶去千唐志斋时完全没抱希望,出现这种巧合的概率实在太低了。如她所料,老仓库倒是有不少北魏墓志,但它们全都字迹漫漶,只有少数几方上残留几个勉强能说是字的刻痕。

检查这些墓志就算细看一遍也要不了多久,庹奶奶用了不到一小时就看到了最后一方墓志。依然没有一个可辨识的字。她心情很失落,把墓志翻了个面,准备最终确认完就打道回府。

这时她看到墓志背面好像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

一般墓志都会先有人撰文,然后用笔蘸朱砂在上面题字——这个步骤叫书丹,之后再交给石刻工匠来刻字。北魏时的墓志一般都写楷书,而这方墓志后的文字十分歪扭,刻痕很深,上面嵌满了干硬泥土,直接看很难辨识。庹奶奶拿出包里的刷子扫了扫,又换尖头手铲轻轻抠掉了右上角几个字缝中的泥土。这下文字就出来了,但奇怪的是这些字她都认得,但放在一起就完全读不懂。

要命的是,这几个字都是简体,从字体来看像是没什么文化的人写的。庹奶奶感到自己刚被提起的兴趣就被浇灭了。这些字虽然从老化痕迹上看有些年头,但可能是现代才被哪个无聊人手欠乱刻上去的。

她看向墓志左上角,果不其然,连书写方式都是现代,那边才是刻字的开头部分。

在等她清理出那边的文字后,却感觉自己的血液在一瞬间凝固了。

墓志的开头五个字是:我叫宁栩华

那是爷爷的名字。

3

“我叫宁栩华,河南洛阳人。1991年,我正在邙山景陵清理墓室,在拍完照片出去找同事时发现景陵竟然正在建设中,这时工地上负责看守的士兵把我抓了起来,我才知道自己来到了古代的洛阳。在被关押时我得知当前是正始三年。我完全不知自己为何穿越时间,当时为保命,我谎称自己是南梁的山间隐士,家族自汉末世代隐居,衣着口音异于常人。因心向大魏故来投奔,无意间闯入景陵休息。我又说自己在北迁时看到钟离附近的梁军有新动向,急需向魏帝通报。此时宣武帝因诞下皇子前往长陵拜谒其父孝文帝,士兵在通报后,我先见到了谒陵队伍中的皇帝叔父,彭城王元勰。我对他说曹景宗和韦睿等人正在驰援钟离,这支梁军军容肃整,正在急速行军,元英和杨大眼必须谨慎对待,不然必有大难。之后又向他展示了相机,随即元勰便派人通报。皇帝听到上报后便派出信使,我则被元勰纳为门客。但古代通信缓慢,等信使回来已是三月,他同时带回了北魏惨败的消息。又过了两个月,洛阳周边大旱,元勰命我组织赈灾,协助朝廷安葬饿死百姓遗”

庹奶奶复述墓志内容时语速流畅,所以显得此处的停顿十分突兀。

“奶奶您是忘了之后的内容吗?”

“不是,是墓志写到这就没地方可写了。”

“话说刚才我好多地方都没听懂,我就认识个孝文帝,其他几个名字和地名都很陌生。您跟我讲讲吧?”

她听完来了精神,语速又快了起来,这时我已经听习惯了。

正始三年是公元507年,这一年景陵的墓主人北魏宣武帝元恪还健在,墓室正在修建之中。按说宁爷爷这时出现在墓室中,自己肯定凶多吉少,但他熟知南北朝历史,利用知识和临场反应逃过一劫。

前一年末,北魏和南梁在淮河南岸的钟离(现在是安徽省凤阳县)展开大战,爷爷所在时期双方即将进入决战,他为了保命,借用了类似《桃花源记》的说法来隐瞒身份,同时向北魏透露南梁军的动向来获取信任。刻字中提到的韦睿在当时人称合肥之虎,他和自己的上级曹景宗一道在钟离城外打得魏军全面溃败,光是魏军一路逃跑时扔掉的甲兵辎重就绵延好几百公里。

我听到此时心里觉得这大概是庹奶奶自己编出来的故事,但看她的神情又十分认真,就继续追问下去:“但爷爷这么干不会改变历史吗?”

“我也很纳闷,但就这方墓志的内容来说,小华这么干以后历史的结局并没有被改变。”庹奶奶依旧神情自若。

“也是,古代又没有微信。”我先打趣了一句,又试探地问,“奶奶,那看起来这碑是爷爷刻的,它居然能保存到今天,一个字儿都没少,也太不可思议了吧?”

庹奶奶听完掏出手机,给我看了下墓志的照片,同时说:“这上面提到的旱灾在《北史》中被提到过,而收敛灾民遗体下葬也有记载。按说普通灾民去世应该不会放墓志陪葬才对。所以我猜是小华在赈灾时和元勰请求给灾民陪葬墓志,在刻碑时偷偷留下了自己的文字。他完全不懂篆刻,字迹歪扭也很正常。另外,元勰是元恪的辅政大臣之一,史书记载他为人宽仁,真实性格应该也不差,所以才会同意小华的建议。元勰虽然当时已经辞官赋闲在家,但小华毕竟是现代人,有很多知识都能用得上。”

这时我脑中闪过了很多时空穿越题材的小说和影视剧,那里总说人类对时间的理解尚不全面,各个作品对于穿越和改变历史的关系都各有说法。不知道现实世界中,一个人回到过去做出各种举动的话是会直接影响历史走向还是会生出一堆多元宇宙。

当时在看完墓志后,庹奶奶的脑袋仿佛被重击过一样昏沉,她平时很少看虚构类文艺作品,一时无法接受这么冲击性的事实。她当时把所有墓志都放回原位,直接回家了。

“后来我就想啊,如果我没在做梦, 这个墓志上的字真是他刻的话,那他可能还会在再用同样的方法留下更多信息才对。”

庹奶奶于是开始继续搜集各种北魏墓志,在那之后很多年中,她一直都有新发现。

4

从千唐志斋回来后,庹奶奶一晚上都没有睡着。她想过把这个发现告诉同事,上报文物局,或者报警。她十分纠结,这件事过于离奇, 而且有真凭实据,一旦曝光恐怕会成为国际新闻。可能也会认为这是失踪的宁爷爷在故弄玄虚,甚至会有人认为是她自己太想爷爷而自导自演的,这种情况怕是自己还会背上毁坏文物的嫌疑,毕竟之前的考古工作者肯定也检查过仓库里这批墓志。

她憋了两天,没有和任何人提及此事,最终选择跑回家和母亲诉说。庹奶奶的母亲当时也就不到60岁,可能由于青年丧夫,一个人拉扯庹奶奶长大而积劳成疾,已经瘫痪在床,躺了几年后好像又得了阿尔兹海默症,意识也不太清醒了,总是忘事和叫不对人名,后来干脆就对外界没什么反应了。

庹奶奶坐在床前,拉着母亲的手说出了爷爷的事情。没成想一直神色木讷的母亲居然有了反应,还开口说:“千万……不能和其他人……说……” 庹奶奶听完吃了一惊,赶忙问母亲原因,但得到的回复只有不断地重复。

虽然搞不清母亲的意图,但庹奶奶还是自此下定决心要自己调查爷爷的失踪,等一切真相都水落石出后再对外公布。

她在工作之余开始不断利用各种借口出入洛阳市博物馆、古墓博物馆、文物局、龙门石窟、千唐志斋的仓库,不断翻看每一方古代墓志。大概半个月后,她找到了一方北魏平民的墓志,这个平民正是死于宁爷爷提到的那场洛阳饥荒。在把墓志翻过来清扫了一下后,她便再次看到了爷爷刻下的字。

奇怪的是,爷爷这次刻字的字体小了很多,内容却和上次完全一致——不过说一致并不准确,因为内容只刻写到“我先见到了谒陵队伍中的皇帝叔父,彭城王元勰……”处。

庹奶奶在欣喜之余又很失望,于是把墓志先放到一边,继续翻找其他墓志。等一个小时过后,她实在没有体力翻看墓志了,便又回到有爷爷刻字的墓志前。这时她发现墓志上居然多了四个字:“我对他说”。这也和之前墓志的刻字内容相同。

别说庹奶奶了,我听到这里时脑子里都嗡得一下。这故事实在太离奇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自己给自己刻字的石头?

“我在看见那方墓志后,回去用领导的名义开了一封借用信,把这方墓志给拿回了家去,我给你看看它现在是什么样。”

庹奶奶说完从床头柜拿起手机在相册里翻了一会,然后递给了我。

依然是满面都是字,这次由于字体变小,内容多了一些:

“元勰命我组织赈灾,协助朝廷安葬饿死百姓遗体。我趁势提议为每名死者刻墓志以表抚慰,元勰准许。我在工匠完成后,趁没下葬,开始偷偷给每方墓志后刻字,希望后世有人阅后能知道我的故事,也希望我的妻子能看到本文。我在这边一切都好,元勰曾说想赏府中奴婢与我为妻,我已婉拒,请放心。

宁栩华,正始三年,第廿三墓志。”

宁爷爷刻字的原因和奶奶当时的猜测基本一致,他担心墓志传承不到后世所以尽可能的多刻。我看完照片后心里的疑惑又扩大数倍。

“但是奶奶你说当时还没有后面这些字对吧?这种事怎么可能发生在现实世界啊?”我问道。

庹奶奶笑了笑,回答:“我当时也以为自己在做梦,但当我把墓志拿回家后,我亲眼看着上面的文字在一笔一划得变多。为了搞明白这件事,我还去看了很多讲穿越时空的科幻小说。之后我就确认了咱们现实世界如果有人回到过去,是真的可以改变历史的。”

“能改变历史我能理解,但还是不懂字为什么会一个接一个出现。”

“我当时想了很久,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咱们的世界没有多元宇宙,但当一个人回到过去,他所处时空的时间流速和我们是一样的。所以当他在那边做出改变历史的举动时,咱们这边就会实时发生变化。比如我找到那方有完整刻字内容的墓志时,身处北魏的小华正在那里刻字,所以才会一个字一个字地显现出来。”

“我懂了!这样一来,之前的考古工作者肯定也就看不到这些字了!”我不禁提高了嗓音,又赶紧捂住嘴,生怕有护士进来说我。

庹奶奶听完很高兴,她赶忙又打开手机翻找相册,嘴里念叨着那之后她虽然还泡在那些仓库里,但除了找到两方内容依然相同的墓志一无所获。

直到两年后,她终于又看到了爷爷的刻字,这次的内容完全不同。

5

“吾姓宁,名栩华,无字。公元一九九一年自洛阳景陵而来,至今已过二年半。初谎称吾自南梁奔魏,后为彭城王元勰门客。正始三年,洛阳饥荒,吾奉命敛百姓尸,偷刻自述墓志五十余方。永平元年,彭城王遭高肇陷害,召其入宫,吾劝甚,然帝令急,当夜含冤而薨,其舅潘僧固免死,贬为平民,与吾仍居于彭城王府。永平二年,齐郡人贾思勰与其妹思贤游至洛阳,见吾授民农略,遂拜吾为师。同年,彭城王奴殁,余偷刻墓志五方。吾妻姓庹,女名雨兰。后人如见此墓志望交于妻女,栩华顿首顿首。”

我把视线从庹奶奶的手机上移开,脑子有点懵,问道:“奶奶,爷爷怎么开始用文言文刻字了,我都有点看不懂了。”

“他虽然懂文言文,但从来没写过,我估计他是天天耳濡目染学会了。”庹奶奶笑着回答,“加上这样比较省字数不是嘛。”

宁爷爷提到的彭城王元勰在他穿越后第二年就死了,庹奶奶解释说当时北魏出现了一场叛乱,元勰的舅舅潘僧固当时在叛军属地当官,不得已也加入其中。等叛乱平定后,宣武帝元恪的舅舅高肇以这事为借口劝元恪除掉名望日盛的元勰。元勰被召入宫后先是参加宴饮,当晚留宿宫中时被元恪派去的武士灌下了毒酒。事后尸体送还王府时还谎称是醉酒身亡。

“小华是个稳重的人,应该不会主动去改变历史,但他还是劝了元勰不要去。看来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没有夸大。”奶奶眉头的慈祥笑意随着说话而复原了,“ 只是和之前一样,历史没有任何的改变。”

我其实都没记住这些人名,但看庹奶奶神色凝重就故意叹了口气,随后问:“那奶奶,贾思勰又是谁啊?”

“你中学历史课是不是没好好听?”庹奶奶突然露出一副老师故意找差生提问时的戏谑神情。

“啊……我确实忘了,在网上搜下吧。”

“不用了,贾思勰就是《齐民要术》的作者,这是一本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小华是贫农家庭出身,对种地的事情很有经验。”奶奶的语速渐渐变快道,“我那时才知道贾思勰还有个妹妹,更没想到的是,《齐民要术》作者的老师居然是小华,如果小华没有穿越到北魏的话,那这本书也许就不会出现了。我当时就想啊,难道这一切都是注定的?”

“是啊,我听到现在,感觉一切都像命运安排好了似的。”我附和道。

庹奶奶在看到这方刻字后反而没那么难过了。宁爷爷虽然精通历史,做考古工作也极为认真负责,但他个人最感兴趣的方向是古代平民的日常生活。虽然庹奶奶应该埋怨他花很多钱买书,而且看起来有点不务正业。但相比于那些只描述皇家恩怨的史书,宁爷爷更喜欢在古籍中寻找普通人的踪影。自他穿越之后,反而实现了这一愿望。

“那之后我基本已经认命了,虽说我和闺女都很想他,但看见他终于有空忙自己喜欢的事业也算一种幸福。”庹奶奶说完喝了口水,“我本来已经准备跟女儿说起这事了,结果那时我母亲的身体熬不住,去世了。结果就在我忙完丧事之后,又发现了他的刻字。”

“内容和这次一样,是那五方墓志中的一个是吗?”

“基本一样,但是第六方。”

庹奶奶把手机递给了我,刻字多了一句话。

“同年末,吾与思贤婚,望毋怪。”

6

庹奶奶在提到爷爷娶了贾思贤时的语气很平缓,只是嘴角抽动了几下,突然换了个话题:“小王,你在网上搜一下《齐民要术》的序言,随便哪个网站就行。”

我看她主动化解尴尬氛围,就立马打开手机搜了下,很快就找到了。然后庹奶奶让我把最后部分提到书名的那句话念出来。

我马上照做:“今感念恩师,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小王你知道吗?这本书我和小华都很熟悉,尤其是这开头部分。”她语速又快了起来,“但现在所有能找到的《齐民要术》上都多了四个字,‘感念恩师’。”

“真的吗?那历史还是被改变了?”我故作惊讶,好像自己不是第一次读这书。

“倒也没有,小华肯定对历史产生了影响,但我把书翻了个遍,也就只多了这四个字。”

我再三确认,她依然说记忆中《齐民要术》绝对没有这四个字。这时我突然想到了一个网络上时不时就被炒起来的老话题,曼德拉效应。这个词语通常被用来指代一些集体记忆错乱事件,比如某个大众认为早已去世的名人突然复出,某个歌曲的歌词、课本的内容、电视剧台词、虚拟人物外貌突然变得和记忆中不一样等等情况。

庹奶奶笑着说她就知道我会提曼德拉效应,她在第一次知道这个概念时下意识认为是人类的大脑在无关紧要的记忆上容易出错。但她想起爷爷的刻字,就跑去翻了翻书,才发现多了几个字。

“我现在觉得,世界上肯定有不少人都经历了小华这样的穿越事件,而且每个人穿越去的时空都不相同。他们虽然通过一些行为改变了历史,但都是在很小的范围内。你想,一个人的力量怎么可能改变整个地球甚至时间的运转?就好比你往大海里倒了一卡车的糖,海水会因此变甜吗?”庹奶奶又摆出了一副老师般的自信架势,“所以,咱们所处的时空其实并不稳定,可能随时都因为那些回到过去的人在发生着改变,但那些改变都微乎其微,除了有些比较大众的话题能偶尔上个热搜,像《齐民要术》这种只有搞历史的人才会去看的书上多了几个字的事情,又有谁会去在意呢?”

我的脑子像被老师用粉笔头砸了一下,自高中毕业后,整个大学四年都再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庹奶奶的故事本身就很扑朔迷离,那段话更是让我开始胡思乱想,一会儿回顾自己的人生中有没有什么被改动过的东西,一会儿又想如果自己哪天穿越了会怎么办,就这点历史知识可能活不过三天。

“我还是很好奇爷爷的事情。”我于是转换话题缓缓脑子,“他明明可以不说的,为什么要把自己和别人结婚的事情刻在石头上呢?”

“他啊,就是赌了一把,为了气我吧。”

“啊?”

“我之前没和你说过,虽然我俩都在一个单位上班,但他的工作经常要到处出差考察,跨省,跨市,甚至跨国都有。这也还能理解。”奶奶又慢了下来,“可他每天忙完工作后也完全对家里不管不顾,活儿全是我干,我又要照看母亲又要带孩子还得做家务。他要么出去到处拍照,要么就窝在书房里查资料写东西,研究他最喜欢的那些古人生活的事儿。”

“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了,跟他吵了一架。过后还不解气,把他搞个人研究的笔记本给扔了。”庹奶奶讲到这里停顿住,吞咽了几下口水,“他知道后跑去垃圾箱翻了好久,但那会儿已经被收走了。之后他倒没发火,就是精神不振了几天,之后也知道顾家了。再之后一段时间就失踪了。”

我听了安慰她:“奶奶你看爷爷这么好脾气的人,肯定也不是故意气你的吧。他困在那边回不来,也是没办法的事。”

“那你是还没听我讲完。”庹奶奶和我对视了一眼,“我在之后又找到一方正在被刻东西的墓志,你猜我等刻完后看到了什么?”

她并没有给我留猜谜的时间,直接就快速从手机相册中找出了一张照片。

这次墓志的背后文字很少,更大的部分是一幅包含六个人的画像。上面有三男二女,其中一年轻女子挺着大肚子,旁边还有一个看起来三四岁的小孩。绘画风格和常见的写意风古人画像差别很大,虽也有流畅复杂的线条,但更像是现代的写实素描风格。

画旁的文字也写得却十分端正,不像爷爷之前的风格。“永平四年,思贤孕,吾携其与内兄贾思勰,彭城王妃李媛华,彭城王舅潘僧固,长乐王元子攸,作画像留念。”

“你看吧,他就是想气死我。”庹奶奶声音低沉地说。

7

发现墓志背面的那幅画像后,庹奶奶下定决心继续寻找爷爷留下的刻字,同时永远不向任何人透露这段故事。她最初是打算等爷爷在北魏的消息中断再对外公布,但公布后所有信息都将变得举世瞩目,她觉得自己丢不起这个人,不如就让秘密烂在心里。

“那奶奶您为啥跟我说了呢?”我不解地问道。

“老了,看开了,也有点憋不住了。”庹奶奶笑出了声,“而且现在这情况,指不定哪天我就没了,我又觉得真让这段故事消失也挺可惜的。结果倒好,我和女儿、护工、老姐妹都讲过,所有人都以为我在编故事。”

其实我现在也还是有点这么认为,我心里想。虽然庹奶奶给我看了很多照片,但那些石刻对于一个考古专家来说,伪造起来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

聊完这段话题之后已经是晚上八点,我去水房给奶奶打了一壶开水。回来时她说自己累了准备休息,我一看自己换班时间也到了,便倒出一杯开水放在床头柜就下班了。

那天凌晨,我在睡梦中被电话吵醒,值夜班的老爸用催促的口吻让我去医院一趟,说是庹奶奶出了情况,别人都哄不住,他就想让我去试试。

我急忙赶了过去,那时庹奶奶蜷缩在病床上不住地发抖,头发和领口处湿漉漉的。

负责她病房的护士说是突然听到了庹奶奶病房传出了惨叫,进来一看发现她身上湿了一大片,地上掉落了一只搪瓷杯子。

那时她就是一直保持这种受到严重惊吓的状态,并且拒绝任何人碰她。护士起初以为她晚上伸手拿水不小心给自己烫伤了,但检查后发现杯子里是常温的凉白开,加上也没有癫痫和精神病史,当时医院的人手极度紧张,于是便联系到老爸让我这个唯一能和她说上话的护工来安慰一下她。

我听完情况,就让护士先出去一会,然后拿毛巾给庹奶奶擦了擦脸,她看到是我之后,呼吸逐渐平稳了下来。

“奶奶您没事吧?”我边擦边问,“是不是被凉水给激着了?”

庹奶奶点了点头,然后说她刚才没喝着水,我就把她扶起来,赶忙又接了一杯递给她。

“对不起啊小王,大半夜给你叫回来了。”庹奶奶喘粗气的频率渐渐放缓,“我这是老毛病了,只要在没准备的时候身上碰水就这样。”

“没事没事,反正我家也离得不远。我去让护士给您换身病号服。”

我出门让护士帮庹奶奶换衣服,自己在病房外等着。再进去时庹奶奶没有躺着,而是站了起来,看起来精神已经恢复了不少。

“小王你要困了就赶紧回去吧。”庹奶奶第一次露出了老人关心孙辈时的表情。

“没事,我天天熬大夜。等您睡了我再走。”其实我这段时间每天都很累,到家后沾床就睡着,倒是把熬夜玩手机的毛病给调整回来了。

我接着撒谎说自己回去后脑子里一直在想她说的故事,今天就更睡不着了。

结果她反而来了精神,说自己被吓着了一时半会儿睡不着,干脆给我讲完,因为之后也没多少可讲的了。

从看到画像到庹奶奶再次找到爷爷的刻字,这中间隔了将近九年。而这也是爷爷留下的倒数第二则信息。

8

“吾姓宁,名栩华,无字。妻庹氏,女名雨兰。公元一九九一年自洛阳景陵而来,至今已过十三年。初为彭城王元勰门客,后彭城王薨,吾仍居王府。永平二年遇贾思勰,共修书,纪要百姓生活。同年,与其妹贾思贤婚。永平四年,妻产难,母子俱殁。延昌四年,宣武帝薨,葬景陵。谒陵途中遇郦道元,一见如故,后为其所邀作门客,授其现代之法制。熙平元年,永宁寺塔始建。神龟二年,塔成,高约百四十米。同年,随郦道元游勘四方,归时遇怀朔镇美少年,相谈甚欢,夜大醉。次日京师兵乱,少年见之色变,方知其为高欢。正光元年,京师旱灾,吾自敛灾民尸,偷刻字于墓志二十方,后人如见此墓志望交于妻女,栩华顿首顿首。”

手机屏幕中的这方墓志又变回了爷爷的字迹,只是和第一方发现的墓志相比工整了不少。我依然看得一头雾水,里面有好几个感觉认识又想不起来是谁的名字。这时我突然看到刻字结尾下方空了一行后,还有一些字。

“另附清袁枚吊高神武一首:唱罢阴山敕勒歌,英雄涕泪老来多。生持魏武朝天笏,死授条侯杀贼戈。六镇华夷传露布,九龙风雨聚漳河。祇今尚有清流月,曾照高王万马过。”奶奶用悠长的音调念完了这首诗,“小华很喜欢高欢,肯定没想到自己竟然能有一天亲自见到他,所以把这首诗也给刻上去了吧。”

庹奶奶在念完后又开始了高语速讲解。永宁寺塔是当时洛阳最高的建筑物,由于在北魏年间就遭火灾焚毁,现在只剩下个塔基在白马寺不远处,史学界一直都对其实际高度有争论,而爷爷应该是唯一一个见到它的现代人。

“对永宁寺塔遗址考古时我也在现场,洛阳博物馆里那个只剩一半的残破佛头就是我们队挖出来的。”庹奶奶眼睛放光说道,“要是我也能亲眼看见永宁寺塔就好了。其实,小华见到的所有场景我都想亲眼看看。”

而关于郦道元,我倒是还记得这个在课本上出现过的名人。他是《水经注》的作者,但同时也是一名执法刚正不阿的所谓酷吏,因而几次被排挤罢官,但这也给了他去考察全国山川湖泊并为《水经》做注的时间。没想到爷爷也参与其中了。不过这次之后庹奶奶去翻了翻《水经注》,上面没有任何的改变,估计爷爷并没有深度参与。

至于高欢,我只是在网上偶尔见讨论历史的人提过这个名字,好像是个很重要的人物。

“高欢的故事可太长了,讲到天亮都说不完。”在我提问后,庹奶奶回答,“你就记着他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把北魏掰成了两半,他的孩子最后自己当了皇帝,建立了北齐王朝。让他走上这条路的契机,就是他和小华一起见到的那场洛阳兵变。”

这时我有点困了,便催问庹奶奶:“奶奶,那爷爷最后一次的刻字里都说了什么呀?”

她好像看出了我的疲倦,把手机拿回去,快速翻找了起来。

9

“等下奶奶,我刚注意到,爷爷在那边找的……女生,是不是出事了?”提出这个问题后,我的睡意顿时消失了。

“是啊,古代的医学很不发达,女人一旦难产很难活下来。”庹奶奶边翻手机边叹了口气,之后就把手机地给了我。

“吾姓宁,名栩华,无字。妻庹氏,女名雨兰。公元一九九一年自洛阳景陵而来,至今已过廿一年。初为彭城王元勰门客,后为郦道元门客。孝昌三年,萧宝寅反,孝明帝名郦道元为关右大使巡抚关中。吾劝甚,不从,后被郭子恢所杀。武泰元年,胡太后毒杀孝明帝。立潘僧固女潘外怜所生女为帝,一日后废。尔朱荣将至,其立元子攸为帝,召公卿百官往河阴迎驾。吾亦将往,欲救潘僧固女及公主。吾恐有不测,自购墓志三十方并刻,后人如见此墓志望交于妻女,栩华顿首顿首。”

“啊……郦道元原来是这么死的……”我惊讶地问道,“我还以为他就是个写书的文人。”

“嗨,那个年代能读书识字的大多数都是高门子弟,很少有只埋头写书的。”庹奶奶做起了动作幅度很小的老年体操,可能是刚才的受惊让她身体不舒服,“郦道元这个人性子耿直,得罪了不少人,让他去那么危险的地方出使安抚就是仇人在幕后折腾的结果。”

刻字的后半段篇幅不长,但对我来说完全看不懂,只是能感到其中包含了极其庞大的信息量。

首先,宣武帝元恪的儿子,孝明帝元诩居然是被亲妈毒死的,这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而且居然还立了一个女孩儿当皇帝,难道武则天不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帝吗?历史被爷爷改变了?

不过庹奶奶说这些依然都和历史记载相符合,那个被立为皇帝的女孩当时刚刚出生(生母就是潘僧固的女儿潘外怜),还是个小婴儿,且只当了一天皇帝就被废掉,所以大多数人都没把她当成真正的皇帝。这个女孩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世人都叫她元姑娘,在河阴之变之后就再无记载了。

她接着讲起了尔朱荣和河阴之变。尔朱荣是秀容一带的部落首领,当时孝明帝元诩想要摆脱生母胡太后的控制,便密诏让他入京勤王。结果尔朱荣还没到,他先被亲妈毒死了。尔朱荣就趁机抓到了元勰的儿子元子攸,立为皇帝,想借此掌控整个北魏朝廷。

尔朱荣可能是为了肃清朝野旧臣,也可能是想立威,就把文武百官和皇亲国戚都召集到河阴(现在的孟津)。名义上是让他们为孝庄帝元子攸接驾,实际则在那里展开了一场毫无人性的大屠杀。

“等下,爷爷说自己要去救潘僧固的女儿,那他会不会……我记得您最早时候说他在北魏过得很好。但您不是说这事最后一方墓志吗?”我听完焦急地问道,也顾不上判断庹奶奶是不是在编故事了。

“别着急,其实是我没说清”庹奶奶露出了让人心安的笑容,“今年我得病前,找到了一方正在被刻字的墓志,刚刻到开头。”

10

“吾姓宁,名栩华,无字。妻庹氏,女名雨兰。公元一九九一年自洛阳景陵而来,至今已过廿一年。初为彭城王元勰门客,后为郦道元门客。武泰元年,尔朱荣召公卿百官往河阴迎驾。潘外怜同其女与吾走,吾受伤,历一月方愈。”

这次的刻字变成了古代的自上而下从右到左的顺序,字迹比第一次还歪七扭八。

这点内容的信息量实在有限,庹奶奶说这次刻字的速度也很慢,估计爷爷是伤得不轻。不过好歹在她住院前得知了爷爷还活着的消息。

我那时困得不行了,就加了庹奶奶的微信,让她有事就随时叫我,然后回家睡觉了。

这之后医院的拥挤程度还在上升,我经常被叫去其他病房帮忙,没法一直待在庹奶奶的病房。这么过了一星期,入院人数终于慢慢下降了,而我在那时也收到庹奶奶的消息,她说她已经出院了,以后如果刻字变完整会随时给我看。

等到疫情彻底平稳,我就没再继续干了。为了缓解自己那段时间的疲劳,我跑去南方找朋友玩了半个月,再回家后就开始找工作。这期间庹奶奶只是发了一些日常问好的消息,并没有关于刻字的最新情况。

这时的就业形势好了一些,我顺利通过了一家不错的公司的初面。这家公司唯一的缺点就是离我家比较远,需要坐40多分钟公交才能到。在我前往公司二面的那天,我坐在公交上收到一条消息,是庹奶奶发的,但内容很奇怪:“请问您是护工小王吗?”

我有点纳闷,就先点进她的朋友圈确认是不是我标错备注了,结果看到她朋友圈里发了一张全是文字的图片。没想到那竟然是庹奶奶的讣告。一星期前,庹奶奶在买菜路上突发心脏病去世了。

我看着图片愣住了,呆坐了差不多5分钟才返回聊天界面回消息。

“我是,我刚看到庹奶奶的朋友圈。您是她的家人吗?请节哀顺变。”

“谢谢您。我是她的女儿,宁雨兰。”

在我不知道回复什么时,对方继续发来信息:“我母亲在之前住院时很受您的照顾,她也说过和您聊得很投机。是这样,她在出院时就觉得目前病毒形势严重,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就提前留了一封遗嘱。另外她还单独留了一个信封,遗嘱中说如果她不在了就把信封交给您。”

我看完消息赶忙问了雨兰阿姨的地址,下一站刚到就蹦下公交叫了辆车赶过去。

赶到庹奶奶家时,雨兰阿姨正在等我,她看起来50岁出头,穿戴得体,笑容和庹奶奶一样亲和近人,只是眼角妆容上的泪痕还清晰可见。那时庹奶奶已经过了头七并入土为安,雨兰阿姨才有空叫我过来。

见面后我赶忙递上刚从楼下银行取的几百块随礼钱,她却说什么都不肯收。只是一个劲儿的感谢我,推来推去几轮后她就哭了出来,我只好偷偷把钱压在桌上的一只杯子下面,恰好是之前庹奶奶半夜不小心弄洒的那只。

她给我看了遗嘱,里面关于我的部分其实只有一句话。之后她就把信封交给了我。我再次向她致哀后离开了。

我下楼后就近找了一家茶馆,随便点了点东西就打开了信封,看看庹奶奶最后想和我说什么。

11

“小王你好,如果你读到这封信,我肯定已经不在人世了。感谢你之前的照顾,在刚得病时我觉得自己应该没什么事,但出院后才发现自己的精神和体力都大不如前了。我不知道自己能撑过几次感染,加上心脏也有毛病,所以提前写下这封遗嘱。

我有个请求,突然麻烦你其实很不好意思,但还想请你帮我看完最后一方墓志上都写了点什么,我也好走得安心。其实我觉得自己的身体也没那么差,年纪也才70出头,应该能自己看完那方墓志。你可能也大概率看不到这封信,但就怕万一呢是不是。

咱们认识的时间不长,却聊得很投机。我能看出你不太相信我讲的故事,但你马上就能亲眼证实一切。

信封里有一把钥匙,它能打开一间我在外面租的仓库,里面放着带有小华刻字的全部墓志,地址就在结尾。这把钥匙是刚配的,还没试过,我之前为了保密都只留着一把钥匙。万一打不开的话你就找我女儿让她在我的遗物找找原配钥匙。

其实我这32年里虽然生气,但一直特别特别想小华,我也想看看他在1500年前都见过哪些人、目睹过哪些事件、和人说过些什么、有没有提到过我。

等你看完刻字,麻烦把它拍下来烧给我。我本来不相信神鬼之说,但这后半生经历了这么神奇的事情,我开始相信自己在那边肯定能看到烧来的东西。

就到这吧,请原谅我这个老太婆的任性请求,谢谢你。

庹秀娟 谨上”

读完信后,我没有想要流泪的感觉,只是内心传来一阵空虚。毕竟自己和庹奶奶认识的时间不长,也毫无血缘关系,但她是我第一个忘年交,其他朋友都是同龄人,我从没体会过永远失去一个朋友的感觉。

我坐了一会儿,除了空虚,心里总觉得哪里好像不太对,但死活摸不到头绪。接着就把杯中的冷茶一饮而尽,打车去了庹奶奶说的仓库。

那里说是仓库,其实是一个还未拆迁的老厂区单身宿舍,总共就二十多平米,里面堆了十几方墓志,刚进去的时候还感觉有点阴森,但想到爷爷的刻字就又瞬间轻松了。

如奶奶所说,大多墓志的内容都是重复的,爷爷为了把信息流传下来,每次都刻了许多方。正在刻字的那方墓志就摆在床板中间,我凑近看了眼,上面相比奶奶上次给我看的内容只多了十几个字。

“吾姓宁……自洛阳……已过廿一年。初为……吾受伤,历一月方愈。次月得见孝庄帝元子攸,帝念旧情,准吾返旧彭城王府。又……”

“又”字下面是一个正在被刻出的“一”字。只见横向的刻痕正在斑驳的石头表面上缓慢生长,这个“一”字开始还很短,看了一会就以蜗牛般的速度一点点伸展开来。

庹奶奶说的都是真的,我在震惊之余有点后悔自己当时的质疑态度。但眼前的刻字还是让我感觉哪里很别扭,却依然没法想明白具体问题。

不过刻字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光这么个最简单的“一”字就刻了大半个小时。我那天已经把二面的时间改约到了下午,所以我准备先把墓志的照片拍下来就去忙自己的事情,之后多等些日子再回来看全文。

我又坐上了公交,下午的面试十分顺利,对方对我的突然改约也没有指责,最后我成功拿到了入职邀请。

回家时我的心情好了不少,这时我想起刻字,发现自己一直没搞清爷爷穿越后的时间线——因为他之后都在用古代的皇帝年号记事。

于是我拿起手机上网搜了下:正始三年是公元507年,武泰元年是528年。

看起来爷爷没算错过日子,这中间就是过了21年。

等下,哪里不对,我心想。

按照庹奶奶的理论,我们和爷爷虽然不在一个时空,但时间流速是同步的。庹奶奶在病房有提到爷爷的上一通完整刻字——就是提到自己要在河阴之变中救人的那方墓志,是在十年前左右发现的。当时上面就已经刻着“已过廿一年”。而他失踪于1991年,距离现在的2023年已经过去了32年。但爷爷为什么在正在刻字的墓志上依然写“已过廿一年”?

他也不至于这11年都在重复刻这一通字吧?不对,不可能,因为后面的内容也开始不一样了。

我思来想去,始终没法给自己一个合理解释,当天晚上连觉都没睡好。

第二天我买了花,约了雨兰阿姨带我去祭拜庹奶奶的坟墓。

庹奶奶的墓碑上写着她和爷爷的名字,爷爷的名字涂成了红色,看起来他的家人都认为他还活着。

就在我三鞠躬后,我才注意到墓碑上庹奶奶的名字——庹忆华。原来我当时读完她给我的信之后是觉得庹秀娟这个署名不太对。我这时才想起做护工时,挂在庹奶奶病床上的病号卡上就写着庹忆华,查房护士也叫过这个名字。

“请问,庹奶奶是改过名字吗?”我小心地问雨兰阿姨。

“没有,一直都是这个名字。好多人都以为她是在我爸失踪后专门改的名。”雨兰阿姨擦了下眼泪回答道,“但她退休后脑子变得有点不好使了,好像是得了阿尔兹海默症,总说自己不叫这个名字,叫什么庹秀娟,听着特别土。”

“那您记得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错名字的呢?”我强装镇定地问道。

雨兰阿姨露出了疑惑的神色,但还是回答了:“我想想……大概十一二年前吧。”

12

入职之后,我开始了繁忙的工作生涯——我是故意把自己搞得很忙,这样就不会一直去想庹奶奶的事情。

我相信她一定没有得阿尔兹海默症,而是爷爷做了什么,导致历史发生变动,所以她的名字才会发生变化。但爷爷要做什么样的事儿才能影响到1500年后的一个小女孩的命名呢?

胡思乱想也没有用,我只能等着爷爷的完整刻字才能知晓答案。

差不多一个月后,我估摸着时间也差不多了,便在一个周末跑去奶奶的仓库,看看墓志上的刻字现在是什么样子。

“吾姓宁,名栩华,无字。妻庹氏,女名雨兰。公元一九九一年自洛阳景陵而来,至今已过廿一年。初为彭城王元勰门客,后为郦道元门客。武泰元年,尔朱荣召公卿百官往河阴迎驾。潘外怜同其女与吾走,吾受伤,历一月方愈。次月得见孝庄帝元子攸,帝念旧情,准吾返旧彭城王府。又一月,吾染疫,伤后体虚,自知命数已尽。时尔朱荣搜捕孝明帝宗室,吾令潘外怜携公主同吾生平所著书卷于吾妻生辰往景陵避难,望神迹再现。后人如见此墓志望交于妻女,栩华顿首顿首。”

刻字到这只占了墓志空间的一半,但内容还没有结束,我瞪大了眼睛,嘴唇不住地颤抖,轻声念出了左侧最后一行字。

“公元一九六二年大魏故肃宗孝明帝元诩充华潘外怜刻”

我张着嘴,半天吸不进一口气。我最近恶补了一下古汉语的知识,刻字不用庹奶奶解释也能自己看懂了。但这里的信息量还是完全超出了我的认知范围。

如果刻字内容属实,那么就是:爷爷让潘外怜带着废帝元姑娘在庹奶奶的生日去景陵躲避尔朱荣的追查,这本是绝望中最后的尝试,结果潘外怜居然真的在景陵穿越了时间,并帮爷爷刻完了最后一方墓志。

等下等下,她们是在庹奶奶的生日当天穿越回来,刻字是在1962年,那时距离刻字文中的“已过廿一年”又过了11年。那么她们穿越回来的具体年份就是1951年,而奶奶去世时72岁,正是1951年出生的。还有,北魏皇族原来姓拓跋,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后才命皇室都改为汉姓“元”。

拓跋……拓……庹。

所以庹奶奶不是现代人,而是潘外怜的女儿,史书上记载下落不明的北魏公主,中国历史上第一任女帝元姑娘?!

想到这里,我的脑子已经快爆炸了,赶忙锁好门离开了仓库。

怎么可能呢?我一边走路一边思考着。如果这一切是真的,那就意味着爷爷从过去送来了一个女孩,然后过去的自己又和她结为夫妻,这种事情未免太过于离谱。我又提醒自己别忘了,世界上虽然存在不同的时空,且可以通过因果关系相互影响,但所有的时空都是并行的,爷爷和庹奶奶结婚生子时,他还没有穿越,所以庹奶奶不可能是元姑娘。

但我刚才看到的刻字又该怎么解释呢?我的思维像一团胡乱缠起来的数据线,根本理不出任何头绪。

我坐在仓库楼下的小区石凳上,给雨兰阿姨打了一通电话,说自己因为庹奶奶喜欢上了考古,本身也热爱写作,想要给奶奶的人生经历写一篇文章来纪念,所以想多了解一些关于她的细节。

我先是问了一大堆无关痛痒的事情,雨兰阿姨十分配合,始终都认真回答。等时机差不多时,我问出一件庹奶奶未曾说起的事:“之前听庹奶奶说,她母亲,也就是您外婆的外貌好像突然有过变化?您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是有这回事,而且那是在姥姥去世之后发现的。就是十年前左右,我和母亲去给姥姥扫墓,我看着墓碑上的遗像,总感觉和记忆里不太一样,但又说不出来哪奇怪。”

“那请问您外婆姓什么呢?”

“姓潘,但我又觉得她好像不姓这个来着,你说怪不怪。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和母亲得了一样的病呢。”

挂掉电话后,我逐渐冷静下来。看来想解开最终答案,我就必须要期望潘外怜有没有再留下什么信息。她帮爷爷刻字的墓志正面的字迹相较其他的十分清晰,有可能是随身穿越回来的。这样的话,一个普通妇女在近现代可能很难再有机会找到另一方北魏墓志。爷爷大概和她说过留信息的话需要在北魏的墓志上刻字,因为这和奶奶的研究方向重合,比较容易找到。

那么,洛阳还有哪些地方能让普通人接触到来自北魏的遗物呢?

我突然灵光一闪,答案再明显不过了——龙门石窟。

13

我知道自己在大海捞针,没有任何证据能确定潘外怜会效仿爷爷留下信息。但我从仓库离开后,还是去办了一张洛阳旅游年卡。

之后几个月中,我每个周末都泡在龙门石窟景区里,硬是一个窟一个龛的仔细寻找。到之后连其他朝代的石窟也都拿着望远镜看了个遍。甚至在游客数量暴增的节假日期间还假扮过工作人员,向游客们发起了个活动:如果任何人在景区发现之前未记载的文字壁刻,都可以获得现金奖励。

同时龙门博物馆里也巨量的馆藏墓志,那里游客稀少,我经常进去挨个翻看墓志。

可直到国庆黄金周这最后一个旅游热门期过去,我仍然一无所获。

我想过学奶奶去千唐志斋或者龙门博物馆的仓库寻找,但我这个局外人完全没有资格入内。

就在准备放弃时,我无意间听网友说在龙门周边的万安山旁,有一座北魏开凿的水泉石窟。

水泉石窟的规模特别小,里面只有一个窟,门口的介绍牌却说其中保存了400多座大小佛像。这里游客十分稀少,想去参观时要联系负责看管的大爷把外面的铁栅栏打开才能入内。

我第一次去时这里空无一人,联系到了大爷后他很热情地欢迎了我,但他当时不在附近,要半小时后才能赶到给我开门。

在等他过来时,我把望远镜伸进铁栅栏,开始提前观看石窟的内容。

水泉石窟是一个天然溶洞,其中的佛像大多风化严重,石壁上那些小佛龛几乎被磨平,正中间的两座大佛像也都早已从石壁脱落,其中一座更是已经损毁得只剩个形状。

我大致过了一圈,没有看到刻字的痕迹,开始向佛像中间的空洞内望去。我突然想到,门口的重修碑上说水泉石窟在90年代初才开始重修并有人看管,相比天下闻名的龙门石窟,这里不但是北魏时期建造,在潘外怜来到洛阳时更是可以随意出入。

虽然不抱什么希望,我还是从背包里掏出了手掌大小的微型无人机。我开始是想用它在龙门石窟找刻字,但那边禁飞,就一直没用上。

我把无人机放在地上,用手机操作它起飞,径直向两座佛像中间的空洞飞去。

空洞中的面积很小,就连这种一丁点儿大的无人机都要小心操作。我透过摄像头仔细观察,仍然一无所获。可就在我让无人机调头准备飞回来时,我在保存较为完好的大佛背面,看到了刻字。

“余姓潘,名外怜,大魏长乐太守潘僧固幺女,幼时父被贬平民,居于故彭城王府。后孝明帝时为宫女,得帝临幸,封为充华。武泰元年,帝暴薨。胡太后立余女为帝,一日后废。同年尔朱荣作乱,于河阴戮公卿百官,幸得故彭城王门客宁公舍身救余母女,藏水下而脱逃,其重伤。月余,尔朱荣搜捕帝室宗亲,宁公大病,命余携女走景陵祈望神迹,然宁公书卷尽失。后天不绝余,余至公元一九五一年之洛阳,然余女体弱,月余病殁,官府感余悲苦,分得屋舍一间。同年末,于河边遇遭弃女婴,余收养之,给姓拓跋,后闻其父姓,复改为庹。现女已入大学,竟遇宁公,感怀天意,特刻此文。”

原来奶奶的母亲的确是古代穿越来的人,但她并不是元姑娘。我心中最大的一个疑惑瞬间解开了,感觉浑身有点泄力。缓了一会儿,才开始读最后一段内容。

“并遵宁公所托,藏遗书一卷于山顶松树下,此书不可见光,见此文者可寻之。公元一九七九年大魏故肃宗孝明帝元诩充华潘外怜刻。”

我看完顿时又来了精神,不等把无人机飞出来就跑出石窟外,向山顶望去,果然有一棵松树。我给大爷打了个电话,谎称自己今天有事要先走,就不用他来了,然后收拾好东西,在石窟旁边的公厕找到一把铲子后,就立刻找路上山。

在围着松树挖了一圈后,我找到了一个雕有精美纹刻的石匣。这时太阳已经落山,天上只剩下一些余光,我便直接打开了石匣,当中还有一个木匣,木匣中是一个麻布袋子,我隔着袋子摸了摸,就直接激动得哭了出来。

我摸到的是胶卷的形状。庹奶奶有提到过,爷爷穿越时正在墓室里拍照。

14

得亏我有个酷爱摄影的舅舅,才知道这世界上不只有数码相机一种拍照方式。但胶片机目前相对稀少,城里能冲洗照片的地方更是凤毛麟角,我最后还是通过舅舅联系到了一位胶片机发烧友叔叔并托他帮我冲洗。

拿到照片后我没有急着查看,先是去到庹奶奶的仓库里,坐在带有爷爷刻字的一方方墓志中间,打开了摄影师叔叔交给我的信封。

胶卷中大部分照片都是爷爷在穿越前拍下的工作照片,内容都是景陵在当年的发掘现场。而看起来在北魏时拍下的照片只有五张。不过爷爷在这几张照片上都用极细的毛笔写下了一些注释。

第一张是一个站在庭院中的中年男人,他身着华丽的北魏服饰面向镜头,完全可以用英姿挺拔气质不凡来形容,放到今天也绝对是顶级帅哥。旁边的文字写着:元勰。

第二张则是在墓志上出现过的那幅画像的相片版本,我对比了一下,人物的站位完全一致,爷爷标注了每一个人的名字:贾思勰,贾思贤,李媛华,潘僧固,元子攸都在其中,唯独少了他自己。看来他当时是请了画师来,同时自己也拍了张照留念。

第三张是一个在桌前正襟危坐的老年人,身穿深色的官服,神色凝重。旁边注释为:郦道元。

第四张是一座参天高塔的背光照片,看不清细节,爷爷看起来是从很远处拍的,周围那些矮小的建筑被这座塔衬托得像玩具一样。一旁写着:永宁寺塔。

第五张照片则是一张爷爷的自拍,旁边注释是:遗像。看起来是他准备前往河阴营救潘氏母女前拍的。爷爷和庹奶奶同岁,只是小了几个月,那么拍下这张照片时他应该已经61岁了。他的面部看起来饱经沧桑,感觉比庹奶奶大了一轮似的。

看完照片,我陷入了纠结。那么,我是把这些照片和墓志全都公之于众?还是总结他们老两口一生的故事搞个正式发表?

我一边想,手上一边重复地翻看照片。这时突然注意到有一张爷爷奶奶在现代的合照上也有字。照片中他俩站在景陵的墓道口,两人身边各有一尊镇墓武士像,他们什么动作都没有摆,只是挨得很近,都自然地笑着。

一旁的注释写着:挚爱吾妻。

15

现在,我在邙山公墓,庹奶奶的墓碑前。

我来时带了一根毛笔和一瓶墨水,先清扫墓地,接着擅自把墓碑上爷爷的名字涂成了黑色。

三鞠躬后,我拖来旁边的铁桶,开始给她烧纸钱,同时和她讲着这段日子我经历的事情。

讲完后,我开始把爷爷在北魏拍的照片一张张丢进燃烧的铁桶之中,之后我想把那张写着“挚爱吾妻”的现代合照也丢进去。

我拿着照片,透过火光,看着墓碑上他俩的名字随着高温空气而扭动着。接着又把照片收在手里,转而把胶卷扔了进去。

我相信他们二老一定已经在那边相见了,不需要我再多做什么证明。

这时,本应降温的初冬时节突然从东南方刮起了一阵暖风。风势略大,铁桶中的灰烬也被吹起不少,向着西北方,景陵的方向飘了过去。

Fin.

写在后面

历史看上去是既定的事实,但当我去仔细咂摸,却每次都能品出不一样的味道与温度。在此首先感谢老祖宗们历经了如此多的磨难后,仍然为我们保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化财富。

这篇小说起源于我的酒后脑洞,同时也是给洛阳旅游打个广告,没想到却越写越飞,到最后故事中的人物已经脱离了我的控制,我能做的只是把他们经历的事情叙述出来而已。

本文内容当然都纯属虚构,但所有提及的博物馆与景点都是真实存在的,希望这篇文章能让大家对那段精彩程度不亚三国的历史产生兴趣。哪怕只是日后去到或重游洛阳时能和家人朋友多几句谈资,我也会无比欣慰。

十分感谢您的阅读!

分享到: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