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这个杂谈系列小航母追求的是宽度而不是深度,希望能和喜爱游戏的玩家们像相识多年的老友一起聊一聊有趣的游戏文化。

航母式开头尬聊

现在是2020年初,不得不说目前大多数高质量的端游或者主机游戏对于中国玩家来说都是舶来品!没招呀,谁让我们国产原创游戏荣光都这么多年了也没怎么闪过几次。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1%title%

一个游戏,尤其是新游戏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对于游戏的宣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够吸引玩家或者说一个能够让玩家听到名字就大概能明白游戏是什么类型的名字,能够很好的帮助厂商宣传游戏。正是如此这期就让小航母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游戏译名的那些事儿。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2%title%

大部分游戏译名的套路

首先介绍第一个套路,四字取名。

大部分电子游戏译名都会选择使用”四个字“主标题。甚至可以这样说有名的电子游戏十个里面有八个都是四个字取名的,例如《生化危机》,《使命召唤》,《古墓丽影》,《英雄联盟》,《怪物猎人》,《帝国时代》,《最终幻想》,《神秘海域》,《魔兽世界》,《刺客信条》等。

无论是欧美还是日系;无论是FPS,亦或是RPG;无论是单机还是网游大部分游戏都在使用这个套路。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3%title%

很多出名的游戏都使用四个字来命名,并不是什么玄学,而是一种很科学的取名方式。这种四个字译名有非常多的好处,小航母会一一给大家解释的。在列举前我先说一个观点,首先作为中文语言环境下长大的人我都知道成语一般都是四个字的,但是很多成语背后都有带着一个几百字才能讲完的故事。游戏也一样,大部分游戏都会和玩家诉说一个故事,但是当玩家玩了以后会发现出色的游戏标题早已点明核心。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4%title%

这种四字取名有以下诸多好处

  • 琅琅上口,方便玩家记忆。字太多的标题会让玩家感到累赘或者出现记忆混乱。
  • 相比于二字命名或三字命名,四字标题不用概括的特别抽象,同时更有气势。
  • 很多游戏都是 xxx of xxx,翻译过来就是xxx 的 xxx同时需要倒装一下,但是这个”的“通常都会去掉然后变成一个四字译名。比如说“Call of Duty”一般翻译成《使命召唤》而不是”使命的召唤”,还有“Medal of Honor”一般翻译成《荣誉勋章》而不是”荣誉的勋章”。
  • 还有就是之前用成语和成语故事来诠释的,中国古代的文学家已经无数次验证了”四个字”可以高度概括一个故事,用起来应该是最优的。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5%title%

但是众所周知游戏界天才辈出,大多数天才都特立独行,你要他干什么,他偏不。于是游戏中也有一些不用四字取名的游戏,再次强调这些游戏数量比起四字取名的确实有不少差距。比如《传送门》,《宝可梦》,《巫师》,《最后生还者》,《战神》,《羞辱》等,相比于四字取名这些游戏一般标题概括性更强也更抽象。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6%title%

第二个套路,对于系列游戏使用数字编码和副标题。

数字编码常见于续作特别多的系列游戏,通常编码方式就是代数编码,第几代游戏。常见的例如《最终幻想》系列,《生化危机》系列等。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7%title%

同时系列游戏也会加入副标题用于区分同系列游戏不同版本,或者用于补充标题。例如《刺客信条:黑旗》或者是《使命召唤:黑色行动》这样的。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8%title%

套路三借用电影翻译喜欢使用的名词

美国好莱坞大片也是目前中国娱乐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远远比电子游戏更早。如今电子游戏译名也会喜欢用一些电影译名中爱用的词语比如“危机,时代,奇兵,特工队,嘉年华,争霸”之类的。

而且如果游戏晚于影视作品的情况下,一般会直接沿用影视作品里面的翻译名称。同样电影里面有音译,游戏中也有。常见于以角色命名的游戏,比如说《马里奥》,《索尼克》这种。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9%title%

关于电子游戏整体译名看法

虽然电子游戏,尤其是单机或者主机游戏在前几年国内正版玩家确实不多,但是大部分游戏的译名小航母个人觉得都翻译的没有太跑偏,无论是意译还是直译,甚至是音译。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10%title%

大多数知名游戏翻译说实话很明显翻译者确实对游戏有一定的了解,甚至可以说翻译者起码是玩过游戏的,而且这些译名也很容易让玩家能够读名字对游戏内容猜出些大概。

其中翻译比较出色的例如《古墓丽影》,很明显翻译者确实是玩过游戏知道主角是一位女性,不然Tomb Raider其实可以直接翻译为“盗墓贼”不是么?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11%title%

亦或是赛车游戏大火时候的《极品飞车》这个翻译也是非常棒的,Need for Speed是其原名,如果翻译为”速度需求“岂不显得很智熄?在赛车游戏流行的时候,一个《极品飞车》名字足以让玩家清楚地明白到这是一款血脉喷张的竞速游戏。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12%title%

还有《勿忘我》,说实话当初看到”Remember Me“这款游戏被翻译为《勿忘我》的时候小航母觉得这个翻译真是诗意极了,再配上其赛博朋克风的宣传画,Oh~My~God让我根本管不住自己的钱包。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13%title%

当然以上举的例子都是那种玩家一听名字大概能猜到游戏是什么样的,还有一种是当玩家玩到游戏中一部分或者结局的时候才会明白游戏名字的绝妙之处!

玩了游戏随着游戏剧情深入玩家才知道游戏取名为何的情况,比如:《羞辱》,说实话小航母一开始听说这游戏名字的时候我真的猜不出这游戏究竟要说什么,更不可能猜到这是一款可以把杀戮和暗杀做的如此艺术,比《刺客信条》还要刺客的游戏。只有玩了游戏我才知道,对于一个国家的护国公来说背负叛国罪甚至最后还可能救不下小公主的时候确实是一种羞辱!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14%title%

又或者是2019年话题最火的游戏《死亡搁浅》,玩家确实只有通过游戏中的体验才能逐渐明白”死亡搁浅“的设定细节和真正意义,随着游戏剧情的推进,玩家会越来越细致的了解”死亡搁浅“!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15%title%

关于那些一直到最后玩家才会明白为什么取这个名字的游戏,小航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消逝的光芒》。作为一款开放世界丧尸游戏一开始小航母其实没法理解为什么游戏叫这个名字,因为在游戏本体中玩家扮演的克兰已经明显是成为了疫区救世主,解药貌似也有迹可循,而且游戏中也有压制突变的抑制剂!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16%title%

但是当我打到《信徒》DLC结局时候,结局一克兰引爆核弹,结局二克兰日落之后变成夜魔污染新的城市。无论怎么选,在游戏中作为救世主,作为希望之光的克兰最终带来的都是毁灭,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游戏叫做《消逝的光芒》了。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17%title%

当然有好的就会有坏的,例如大名鼎鼎的《上古卷轴》最初就因为游戏公司马虎直接用机译变成了”老头滚动条“。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18%title%

关于那些有争议的译名

游戏中也不乏那些有争议的译名,下面小航母就给大家列举三个比较知名的并说说我个人看法!

第一个是关于”Far Cry“被翻译为《孤岛惊魂》。

很多玩家   对”Far Cry“被翻译为《孤岛惊魂》表示很不理解,Far Cry本身有着”天壤之别”,“离家很远”的意思,同时有不少玩家甚至把这游戏翻译为“远哭”这个直译。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19%title%

小航母个人观点就是这个游戏其实翻译做《孤岛惊魂》确实是可以的,而且如果对这个系列了解比较深的玩家也都能理解为什么这游戏这样叫。

首先游戏的第一部确实就是讲述一个雇佣兵在孤岛上作战的,一个系列游戏第一部叫什么后面续作一般不会在主标题上改动。而且很明显《孤岛惊魂》的翻译者是玩过这个游戏的,因为现在虽然看上去不咋地,但是当时《孤岛惊魂》的AI是非常高了。玩家会被NPC以多种形式偷袭,确实很惊魂。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20%title%

同时了解这个游戏也会明白这个系列第三部《孤岛惊魂3》也是对系列影响非常深的一部,育碧最近几年被玩家们诟病的公式化开放世界其实在一开始刚出这个套路的时候挺受大家喜欢的。而那时育碧使用这种公式化开放世界来设计游戏最初就体现在《刺客信条》系列和《孤岛惊魂3》上。

《孤岛惊魂3》虽然是第一人称FPS游戏,却把RPG技能加点的理念融入到了游戏中,纹身就是天赋树!在当时来看《孤岛惊魂3》是一款非常惊艳的作品。之后的《孤岛惊魂》系列大框架上基本都是继承了《孤岛惊魂3》的机构,只是在地点,时间,和某些小细节上有所改变而已。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21%title%

好巧不巧,这部对《孤岛惊魂》系列影响巨大且在当时质量极高的作品背景是几个美国人去孤岛旅游被当地海盗和叛军挟持,主角联合当地土著反抗的故事。玩家要多次近距离面对那个有神经质的海盗头领,甚至多次差那么一丢丢就被这个疯子杀了,你说惊魂不惊魂?

所有小航母个人认为如果一个玩家真的对这个系列了解比较深,其实翻译为《孤岛惊魂》确实是合适的。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22%title%

第二个关于《最后生还者》的争议。

顽皮狗超级大作,让整个游戏行业对游戏的叙事性产生新的理解的游戏,IGN满分作品《最后生还者》也是在译名上有所争议的,一部分人也把这个游戏翻译为《美国末日》。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23%title%

小航母个人认为真正玩过这个游戏的玩家大部分都不能觉得《美国末日》这是个合格的翻译!这个错误据说是某游戏资讯网站在游戏宣传初期犯下的错误,小航母依稀记得当时还看过什么“美国死了,我还活着”的宣传文章。

虽然海报上整个游戏标题都是大写,但是官方在念游戏名的时候念的是us而不是U.S!而且游戏的结局乔尔为了艾莉而放弃拯救全世界的行为也更加深化了us(我们)这个词。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24%title%

第三个是关于《合金装备》的争议!

《合金装备》是小岛秀夫的成名作,也是科乐美王牌IP。但是由于《合金装备》在游戏圈中传播i太广,游戏真正的译名《潜龙谍影》相比之下就显得不为人所知了。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25%title%

小航母个人觉得玩过游戏的大多都会明白其实《潜龙谍影》确实才应该是符合这个游戏主题的译名。因为这款游戏最初就是作为第一款真正意义上把潜入作为核心理念的游戏,而《合金装备》这个名字如果没有了解的玩家听上去一般我想都会联想到机甲之类的,正常人应该是不会朝着间谍和潜入方向去猜吧。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科乐美授权给白金工作室制作的《合金装备:崛起复仇》这部作品,画风上倒是挺“合金装备”的。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26%title%

除了官方译名在玩家之间也会对游戏取一些绰号!

小航母一直觉得只要是被大多数玩家认可的游戏文化才是真的有活力的游戏文化,而且玩家的创意是无穷无尽的。

通常电子游戏还会在玩家口中除了官方译名有更多的绰号或者说别称,这些别称有两个特点:

  • 通常玩家数量越大的游戏这种别称会越多。
  • 通常玩家们取名会更接地气,通常会抓住某一个游戏特色玩梗。

比如《LOL》官方译名是《英雄联盟》,但是很大一部分玩家更愿意叫他“撸啊撸”。2017年大火的《绝地求生》在玩家中大部分玩家喜欢称其为“吃鸡”,毕竟大吉大利,晚上吃鸡嘛。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27%title%

也有因为游戏特色用梗取的名字,比如《上古卷轴:天际》因为有非常丰富的Mod,打了mod的游戏和没打的简直是两款游戏,也因为很多玩家喜欢用mod把游戏中彪形大汉模型换成可爱的美少女模型,《上古卷轴》在某些玩家口中也被叫《少女卷轴》。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28%title%

还有大名鼎鼎的《巫师三:狂猎》,由于游戏内容非常的丰富同时喜欢《巫师三》的玩家非常多,于是《巫师三》就有很多绰号。比如游戏中有着让玩家非常着迷的昆特牌,游戏中的NPC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险境,哪怕是那种马上就要家破人亡的情况。只要玩家说来局昆特牌吧,NPC就会开始与玩家开开心心的玩起昆特牌。于是不少玩家称其为《巫师三:狂赌》!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29%title%

也因为游戏中玩家可以与漂亮的女术士,女爵,医生等美女们约会,有一部分玩家也称其为《杰洛特打桩记》。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30%title%

当然也有一些玩家为了搞笑会故意把游戏翻译成奇怪的名字,小航母曾今就见过把《使命召唤》(Call of Duty)翻译为“杜提的电话”。也只能感叹玩家们都是小机灵鬼了!好啦关于游戏译名就浅谈到这里啦!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31%title%

最后的BB

本系列追求的是宽度而不是深度。我是小航母,一个业余的游戏博主。可爱的盒友给个关注好不好啦,你的关注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游戏文化杂谈:浅谈游戏译名,酒香也怕巷子深 32%title%

本文由:出租漫威飞行航母 原创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者摘编

分享到:

评论已关闭